
不丹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人均收入不及香港的十分一,但卻是亞洲區內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,在全球排名第八。
在過去曾經進行的研究中,有十三萬七千份是研究憤怒、焦慮及憂鬱情緒,而只有九千五百份是研究正面情緒(羅澤全,2007),因著平衡這側重於疾病與痛苦的研究傳統,「正向心理學」繼而發展,以深入探討正向情緒、個人長處與美德等層面,幫助人們追求真正的快樂。美國心理學家沙尼文博士(Martin Seligman),於1988年開始倡議的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,有關的概念和理論是以個人品格長處、正面的社會環境及機制的建立為重點,而快樂人生的理念包括三個不同的層面︰
-
愉快人生︰爭取愉快的生活經驗,維持正面的情緒。
-
美好人生︰投入各種生活的環節,包括親友的交往、工作、愛情及消閒活動等,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尋求豐盛的人生。
-
意義人生︰發揮自己所長及品格長處,為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目標理想而努力奮鬥。

快樂能讓我們︰
-
工作表現較獨立,更能找到工作意義及滿足感,工作表現更好。
-
擁有較多可信賴的朋友,社交生活因而多采多姿。
-
令日常生活表現活力充沛,投入各種社交及文娛康樂活動,較少染上不良嗜好。
-
更快從困難、哀傷及身體疾病中復元過來。
-
減少群體之間的衝突及不滿情緒,相信有助防止罪案、戰爭和恐怖主義的蔓延。


在哪裡可找到快樂?有人說是工作,有人說是朋友圈,有人說是戀人,有人說是學校‥‥‥而「家」,有人只當作是酒店、飯堂,亦有人認為是戰爭的場所,也有人認為是心靈避難所,「家」卻是快樂的重要來源。

1. 常感謝 / 感恩
-
向家人表示感謝不但可為定對方帶來鼓勵,亦使自己感到更加滿足和快樂
-
互相感謝可更正面的融合彼此以往的生活回憶,成為快樂的來源
-
「感謝」可以成為家人間關係的潤滑劑,減少因磨擦而產生的裂縫
-
懂得感恩可有效提升快樂的程度及減少憂鬱的症狀,增加家人間的互動
-
緊記一切的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的,家人為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或是關懷,可面帶笑容的的說聲「多謝」,亦可以字條表示感謝
-
常感謝常感恩可使人更珍惜擁有的東西,滿足現狀,提升家庭的快樂指數
2. 常欣賞 / 讚美
-
欣賞是一種最純潔、強烈及以別人為中心的愛的表現
-
欣賞是紓解恐懼的良藥
-
欣賞可加強我們與家人在過去生活中重要的連繫
-
欣賞可使人更易感到幸福
-
向家人多說讚美的說話,可產生正面情緒,如歡愉、喜悅、滿足
-
每天均找最少一件事情,讚美自己及家人,增加滿足及愉快的感覺
-
讚美可使家人提升自信,繼續良好的行為,更可讓對方及自己感到快樂
-
讚美可令自己更欣賞、喜歡家人,使家人從而更懂欣賞、喜歡自己
-
每天找一件家人可欣賞的事情,最少讚美家人一次,記下每天值得欣慰的事
3. 常懷寬恕
-
寬恕可以消除怨氣,使雙方的心門打開,真誠溝通,在家人間的關係產生強烈的磁力
-
寬恕可確保人間不會為憤怒和報復之心所支配,讓彼此從仇恨得到釋放
-
追討家人過犯時,想一想「每個人都會犯錯,自己犯錯時想得到家人的原諒及給予機會嗎?」
-
多「原諒別人,放過自己」
-
家人偶有錯失時,勿斤斤計較及記賬,一件事還一件事,不加追究家人以前曾犯過的過失,給予第二次機會,可增加彼此接觸的機會
4. 常聆聽
-
主動聆聽可加強與家人的溝通
-
與家人溝通時,用耳去聽,用眼去看,用心去感受,專心的去聽
-
尊重家人的想法與自己的異同之處,並明白家人的選擇,給予選擇的空間
-
傾談時,先讓別人發言,靜心聆聽,保持眼神交流,恰當的點頭回應
-
聆聽可使家人感受到尊重、接納和愛,可加深彼此間的溝通交流
5. 常擁抱
-
研究顯示,沒有接觸、拍拍抱抱及哄慰的語言,嬰兒是無法健康地生存
-
愛及親密的行為能令兒童於成長時,心理發展健康
-
擁抱使人感受到快樂和安全感,亦使人感到愛
-
能與家人親一親、抱一抱,隔膜怨氣自然消,彼此關係亦能正面地建立
-
經常擁抱家人,表示自己對對方的支持及慰藉,甚至可親親對方,以作愛的表達
-
可多拍拍家人的肩膀或其他友善的身體接觸,增加彼此的親密感
6. 常聚天倫情話
-
忙碌工作以外,要爭取多一點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,多點聊天分享生活的體驗
-
多點說「唔該」、「多謝」或「我好掛住你」等說話,家庭氣氛自然會和諧
-
多點在假期安排家庭共聚的活動,並拍照留念,記下家庭的美麗回憶,放在工作或家中當眼的地方,提醒自己與家人關係的重要
-
與親友分享家庭生活的美好回憶或照片,在休息時細味活動的片段,這都可提升個人的快樂感覺,促進與家人的快樂溝通
-
互相留意家人的生活情況,接納家人的影響,重視家庭成員的身份,可維修快樂的家庭生活
-
多與家人細數和回味一同經歷而又值得紀念的事,如共渡艱難的時候,特別的喜慶日子(如生日、結婚紀念日),互勉互勵的時刻,假日及節日的活動等等。這些都可增進與家人的感情,加添歡愉的情緒。

情是家庭的強力膠。家人是面鏡子,也是影子。家庭是終身的學校,但沒有固定的上課地點。但我們卻可從「家庭」學習「快樂」,從家庭裏建立「快樂」,並把這份「快樂」與身邊的人分享,建立和諧快樂的社會。
在「家」裏,大家互相照顧,互相分享,不分彼此,就如這首詩歌「家」當中的歌詞般︰

|